查看原文
其他

现代人结婚已经不告诉父母亲戚了?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简单心理 Author 简单心理APP



 

「我连结婚也没告诉父母亲戚。」


在聊到「断亲」(主动离开一些以血缘为主要纽带的亲戚关系)这个话题时,


 4 位同事一起聊了聊自己的「断亲」体验。大多数情况下,「断亲」并非决绝地「断绝关系」:抛开来自传统、家人对血缘关系的期待,疏远、离开某段血缘关系,建立让自己舒服的边界,都算。


它未必很激烈,也不一定会伤害别人。


事实上,这种意义上的「断亲」,更像是一种关系的练它在传递这么一种讯息:我在关系中的自主性是重要的。一个独立的人,是有权利在关系中树立让自己舒服的边界,有权利不喜欢和远离的——即使对方是你的亲人。


一起来看看吧。 



我结婚到现在也没有告诉父母



是的我连结婚也没告诉父母和亲戚。夫妻关系简单很多,吵架也不会拿别人来当借口和幌子,解决两个人之间的问题,可比电视上看到的解决两大家子的问题,轻松多了。现在生活和谐幸福,完全没碰到什么因为不告诉他们而引发的难题。

 

达成这样的状态也很简单啊,只要不给对方信息源就可以了嘛。你交你的朋友、谈你的恋爱、结你的婚,如果你确定这些都只和自己相关,也不想被别人搅局,那就:不、要、说。

 

可能习惯了和家长亲戚汇报一切的人,会害怕这样做,但是你可以冷静下来想想,有哪些点会令人害怕?害怕被发现了之后被骂?被骂和被施加一些无理取闹的意见哪个更容易接受呢?

 

更主要的是,要被发现也没那么容易吧?只要你不说、你朋友不说、你们都约好别说,那怎么会被发现呢?

 

很多事情没做过就会紧张,多多练习就熟能生巧。第一次不告诉会忐忑,多几次之后会轻松很多,100 次之后: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。


 美剧《欲望都市》



亲戚是可以选择的

 


仔细想了下,我从来没有刻意做出「断亲」的行为,但现状确实是我与一部分亲戚是「完全断联」的状态,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,我与另一部分亲戚又保持着极为亲密的、像朋友一样的关系。

 

之前看过一句话:朋友是我们长大后可以选择的家人。我觉得亲戚也是可以选择的。

 

跟部分亲戚「断联」是自然而然的。我并不讨厌他们,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,只是觉得不是一路人罢了,长大后的生活轨迹相距甚远,也没有太多情感基础,「断掉」也是很自然的事情。


过年的走亲访友我也是拒绝的,既然断掉了,那就根本没有必要啊。好在爸妈很理解我,没有强迫我必须要参与一些会面的场合,十分尊重我的意愿,甚至愿意为我的不出席提供借口(虽然我觉得也没有必要)。

 

另一部分保持密切联系的亲戚,可能因为大多都在北京,我们会保持频繁地聚会,平时在一起也能像朋友一样啥都聊,包括感情话题和人生意义这种大话题的讨论,也会介入彼此的生活,了解对方的好友圈,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情感支撑。

 

小时候我们没有太多自主选择权,和谁亲近基本都是遵从父母的意愿,亲戚关系很多时候也是迫于无奈。但是长大后,我们可以选择「跟谁玩」,选择标准也可以更多出自自我感受、关系质量,而不是血缘这种被外界赋予的东西。从某种意义上看,也算是长大的一部分自由吧。当然,这个自由也是需要自己努力争取的。

 

在任何事情上,拥有选择都是自由很重要的一部分,不要忘了自己还有另一种选择,我们一直拥有另一种选择。


 日剧《四重奏》



真正独立之后,断亲就没那么难了



我有个大我十几岁的表姐,从小就带着哥哥姐姐孤立我,所以我一直特别讨厌她,但反正是亲戚,她又常常帮我爸爸忙,所以她来家里我还是会热情招待着。

 

开始工作后,有一年过年回家,她又对我特别没礼貌,冤枉我把她的结婚戒指弄进了下水道,在别的地方找到戒指后,她嬉皮笑脸来找我道歉,姑妈也来打圆场,我直接脏话骂回去,拉黑了她的微信,从此直到现在几乎不交流。

 

后来觉得,那一次终于有胆子反抗她,是因为自己从心理上独立了,不会再觉得这是爸爸妈妈的亲戚,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孩,所以我也要喜欢她。相反,喜不喜欢她是我一个人的事情。(并且那件事之后,她跟我爸的关系其实也照旧好,只是跟我不好,丝毫没影响。)

 

另外也是经济上的独立让我有底气。当时她为我爸垫了几万块装修的家具钱,我想着要是她真翻脸让我们立马还钱,也可以直接把我自己攒的钱甩她脸上。(钱真是个好东西!


 韩剧《浪漫的体质》

 

不过我也不是说一定要「断亲」,或者说只有「断亲」才能证明自己独立了。

 

我的爸爸妈妈跟他们的兄弟姐妹一路吵吵闹闹走过来,见证了各自人生中的高光和低谷时刻,有事大家一起抗,过年还各家轮流吃年夜饭,这样的模式在他们的世界里也行得通。而我离开家之后其实很少体验到这种紧密的关系。

 

反正重点是你的感受怎样,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




疏远家人的好处

 


「断亲」听起来异常决绝,但「疏远家人」的现象绝非罕见。

 

在有关「家庭疏远/隔阂( family estrangement )」的研究领域中,近 40%  的受试者都经历过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的「渐行渐远」。

 

通过这些调研,心理学家们至少确认了4点事实:

 

1.疏远往往是渐进发生的。不似「一言不合就拉黑」的决绝,人们更容易经历「疏远 VS 和解」循环,在亲密和冷漠之间来回摇摆。触发因素通常看起来微不足道,但它映射了更长久和纵深的议题。

 

2.父母与孩子断绝关系的主要原因是:


反对孩子的其他关系,或孩子颠覆了家长自身的价值观和期望。相反,子女最常提到的原因则是「情感虐待」,比如行为控制、羞辱批评等。

 

3.一些导致疏远的其他要素:

 

 离婚; 


 子女受教育程度高。当孩子发展出自己的价值体系,和父母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也更高,在地理位置上更容易疏远,在经济上也不太可能相互需要;


◍ 家庭文化更具「胁迫性( coercive )」 。如果家庭成员有更多自我选择的空间,代际关系也通常更不易疏远;


 城市化进程加快。当社会环境更能为个人发展提供支持时,家庭规模会变小,代际隔阂也可能上升;


 对心理健康的重视。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「有毒的关系」可能产生的心理后果,疏远行为也更容易发生。

 

4.在研究中,超过 80% 的人都感到疏远带来了积极结果,比如:自由、独立。

 

选择疏远家人的子女,不论在文化还是道德上都容易被污名:自私、不孝、个人主义……当我们身处其中,又可以感觉到,与家人保持距离是不得已而为之的「本能」。与其说是疏远,倒不如说是一种自我保护。

 

当然,疏远并不是唯一的选择。研究还发现,大多「想要」并找到「和解」方法的被试者,都报告了深刻的个人成长。

 

但如果你说,做不到也不想和解?

 

没关系,隔阂并不总是需要「修复」。真实的生活,意味着我们需要摒弃一种完美主义,即:放弃「他人必须成为我脑海中理想模样」的幻想,远离不必要的痛苦。

 

 电视剧《都挺好》

「断亲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:它需要我们对自己在关系中的需求有足够的尊重,并能承担「让他人失望」的代价。

断亲也不是唯一的方法,它只是一种选择。重要的是,在这样的探索中,我们逐渐拥有了这样的确信:
 
没有什么能影响我在「我值得被怎样对待」这件事上的标准。我始终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关系。


来源:简单心理

编辑:布猴


你可能还喜欢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你怎么看待这样的“断亲”?点个在看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